热点新闻
喜报 | 学院本科生党员姜玉珠荣获浙江大学第三届本科生党员党务知识技能大赛决赛二等奖
发布者:宋芷薇  发布日期:2019-12-04 点击次数:471

2019年11月30日下午,浙江大学第三届本科生党员党务知识技能大赛决赛在紫金港校区临水报告厅举行。我院姜玉珠同学以《怀赤子之心,圆法治梦想》为题,从一代代法学校友披荆斩棘、为国家法治事业献身的感人事迹讲起,告诉青年们要时刻怀揣赤子之心,为国效力。最终,姜玉珠同学获得浙江大学第三届本科生党员党务知识技能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左六为姜玉珠同学

个人简介:

姜玉珠,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浙江大学学委会秘书处成员,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团委社会实践文体部部长,浙江大学丹青学园辩论队队长,浙江大学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成员,紫领人才十期培训班成员。

‌曾获浙江大学第十届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德勤杯浙江大学第六届创业竞赛二等奖。第三届党务知识技能大赛二等奖。2019“守初心、担使命、跟党走”党团知识竞赛二等奖。浙江大学2017年“一学一做”微团课大赛三等奖。浙江大学中文演讲竞赛三等奖。浙江大学“求是岁月”校史演讲比赛三等奖。浙江大学“求是杯”辩论赛八强,最佳辩手。

‌浙江大学校级优秀团员 。浙江大学学业三等奖学金。2017-2018年度优秀学生,2017年度丹青之星。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均荣获学业优秀标兵、创新创业标兵、社会工作标兵、文体活动标兵称号。



怀赤子之心 圆法治梦想

主讲人:光华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姜玉珠

今天,我想从几个铭刻在中国法治进步史上的名字说起,聂树斌、呼格吉勒图这些年轻的生命在上个世纪戛然而止,有人说,这可能是中国法治史上最黑暗的角落,但也是中国70年来法治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缩影。而在这之中,有一批共产党员,从立法、司法再到执法,为了我们期待公平正义,为了我们追求的法治中国奉献了一生。

1978年,有一个中年人像发疯了一样奔跑着,冲进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保密资料室,却听到管理员说:“对不起,全都被烧毁了”。那一瞬间,他瘫坐在了地上。几千个日日夜夜埋头苦干整理出的上万份垒成小山高的资料,全没了。没关系!重新来!凭借仅存的记忆、开会、校对、一个字一个字的斟酌,终于在197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刑法典诞生了。这个中年人就是浙江大学1947级法学专业校友高铭暄,从1954年立法到刑法典颁布,他执着了25年;从走上三尺讲台至今,他执着了66年;从1949年选择法律开始,他和刑法一起走过了整整70年。今年高老作为唯一一位全程参与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学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了“人民教育家”的荣誉称号。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使命,几十年如一日,对立法事业无怨无悔的坚守,为民族复兴执着奋斗的赤子之心。


1957年,有两个人放弃了高薪工作,响应党的号召去了新疆,搬石头、挖水渠,双手早已经布满了水泡和血迹。收工后,赶紧裹住结痂的双手,生怕弄脏了桌上的资料,为了有一个公正的判决,在微弱的煤油灯下,把案卷看了一遍又一遍。这就是光华法学院退休教师徐牧、马绍春12年的新疆司法之路。1981年徐老师又出人意料的把被褥搬去了监狱里,环境恶劣到胃出血被送去了医院抢救。直到采访了老人,我才知道,当时全国没有一所学校研究犯罪心理学,要补齐这块短板,她只能先去监狱里学习。她常说:我就觉得党的这条路是对的,再难也绝不会放弃。今年,徐老师也荣获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勋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们不忘初心,用对党的深沉大爱,对人民的无限忠诚,铸就了中国司法建设之魂。


而在今天,我们也还有很多在基层岗位上正在为下一个七十年而努力的奋斗者

作为一名公诉人,15年来他办案700余起,无一错案。而出色业绩的背后,鲜为人知的是办案同时背负的压力和伤痛。刚出生三个月的儿子被确诊为脑瘫,母亲患了癌症、父亲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而他自己也因为肾部囊肿溃烂,差点没了性命,面对这些困难,他只是说:我的党员身份要求我坚持在执法一线,不能当逃兵。而他就是浙江大学2000级法学专业校友王盛,浙江省委也授予了王盛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号召广大党员像他一样忠诚履职,牢记党和人民的执法事业,牺牲小我、无私奉献。

执着立法70年、基层司法70年、忠诚执法70年,这是英雄模范坚守的本色,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新一代法律青年应有的成色。在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浙大法律人也将继续秉持“求是厚德,明法致公”的初心,担起自身的使命。在2035年即将到来之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把浙大求是无畏的法治精神,刻在中国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