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片天空,一个世界。2月20日,寒假已接近尾声,法学1801班的同学齐聚线上,寻常的时间、寻常的内容;不寻常的地点,不寻常的方式——2020年法学1801班第一次班会就此展开。
一、防疫行动,时代责任
此次班会,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法学1802班的卢彦洁同学,为我们分享她在寒假防疫志愿活动中的经历。
卢彦洁同学负责的工作主要有电梯消毒、张贴标语、测量体温、人员排查……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保障的却是社区的一方安宁、一片净土。在工作中,她向我们讲述了她遇到的困难。一是由于疫情的变幻莫测,他们的工作需要适应地区防疫政策变更快速的节奏;二是在与社区来往人员交流的工程中,她需要努力听懂对方的“方言rap”;三是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所带来的疲惫与厌倦。
但是,在工作的困难之余,卢彦洁说她收获了更多的感动。当地的社区为志愿者们提供了免费保险、日常口罩等防护用具;她看到了比她更辛苦的保安大叔,连续在岗的他口罩已磨损,为此卢同学还主动向其提供了自己的口罩;当然最难忘的还是社区居民亲切的问候,感动的笑容以及为他们送来的烙大饼。
始于初心,付诸实际。卢彦洁同学的分享让我们明白在特殊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心怀感恩,肩负使命。
二、空中课堂,惟学不变
宅家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为此,学习委员徐敏丽同学则为我们整理了“空中课堂”的相关操作指南并讲述了在家学习的相关小贴士。
提前调整作息时间。寒假里,大多数同学可能已经习惯了“昼夜颠倒”。但临近开学,大家应当将生物钟渐渐调整为开学“早八”的状态;多设几个闹钟,来提醒自己的相关作息。
在家找到学习状态。学习的形式变了,但学习本身的内容还是没变,大家要尽量以在学校学习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合适的学习场所、良好的学习设备、端正的学习姿势,在这些细节上的自律,更能帮助我们排除懈怠,从而更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闲暇时间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学习之余,除了电子产品,我们还可以进行阅读、做些家务、练习厨艺或是花些时间陪伴父母。
三、良师益言,指点迷津
针对现时现状,骆笑老师开宗明义,向我们提出了三个“者”的要求——信念的坚定者、积极的引领者、坚韧的学习者。其次,对于我们的毕业规划,提出了如下建议:
1.坚持外语学习。无论大家毕业后是考研、保研还是出国,外语的学习都将成为我们今后学习道路上的重要基石。同时,建议大家可以积极报考托福雅思,并将托福100分或雅思7分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2.关注学院交流项目。同学们在校期间,学院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出国交流或是国际组织实习的机会,并提供了一定的经费资助。希望大家可以利用学院资源,进行跨国的交流与学习,以开拓眼界、提升能力。
3.明晰职业规划。实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般来说至少需要3个月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倾向于体制内单位的同学,可以去公检法等机关实习,在校时可以积极参与“紫领计划”“展翅计划”等能力素养提升活动;而倾向于体制外的同学,可以尽可能选择效益良好律所的律所进行实习,并在具体案件的跟进中培养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
4.参与科研素质训练。同学们可以积极报名参加“srtp”项目、理律杯、德恒杯论文大赛、模拟法庭、国创、省创或者其他法学类竞赛。或许最后的结果不能如愿,但是参与活动本身本身便是一种莫大的历练与收获。
5.修炼综合素养。大学生活中,除了学习,我们还应当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团队协作、待人接物等处事能力。无论是投身组织社团或是参与各种活动,都是对自己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最后,班主任牟绿叶老师作了补充和总结性的发言。学习方面,他强调了大二专业课程的基础性与重要性。以后我们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法律性职业或是走上什么样的深造道路,都会一直需要这些基础课程的知识储备。其次,他鼓励我们在家调整好心态,注意防护,并期待与我们在紫金港的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