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在“灰色区域”“持续交锋”——对美国网络空间战略法律战的构思——记国际法沙龙2020年第1期
发布者:曹燕飞  发布日期:2020-05-22 点击次数:355

2020520日晚七点,借助钉钉平台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国际法沙龙2020年第一期讲座顺利召开。本场讲座的主题是“在‘灰色区域’‘持续交锋’——对美国网络空间战略法律战的构思”,主讲人为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网络空间国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帆老师。本场讲座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马光老师主持,赵骏副院长也出席了本场讲座。

首先,杨帆老师从本次讲座的题目切入,分别解释了何为“灰色区域”和“持续交锋”。“灰色区域”,英文原文为gray zone,是处于传统国际法的合法领域与非法领域之间的区域,比较典型的有网络间谍行为。而“持续交锋”则是persistent engagement的译文,它是美国网络空间战略的指导思想,主要特征在于其行为烈度弱于武装冲突。

其次,杨帆老师从持续交锋战略的意涵和演进、基于国际法的合法性判断、释法造法层面的应对三个角度逐步展开分析,最后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关于持续交锋战略的演进,杨帆老师按照时间顺序分析了美国在网络空间领域实施的战略,并解释了其发生转变的原因是由于对网络空间的特性了解不足。认识到上述不足之后美国在网络空间领域的战略从2010年左右的“威慑+规范创制”转变为2018年的“持续交锋”。在这一部分,杨帆老师还介绍了美国国内在此问题上的三位代表人物,分别是Paul Nakasone, Michael Fischerkeller, Jason Healey

本次讲座上,杨帆老师对于中国与美国网络空间发展战略的总体态势进行了初步研判:就网络空间灰色区域而言,美国追求的是战略稳定,是能保持和扩大其优势地位的稳定,中国所追求的是阶段性战略稳定,是维持相对和平发展的稳定;美国的持续交锋战略,通过前摄防御、实时监视等手段,本质上是一种最大限度扩大己方利益、挤压对方战略空间的压迫式策略。关于我国的策略,一是法律战的手段比较契合我国追求战略稳定目标,并为我方反制行动夯实法理基础;二是一定程度上致使对方增加行动成本,并塑造其后续政策评估。

讲座最后,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和提问,杨帆老师回答了老师、同学们的问题,并邀请各位同学参加厦门大学下半年将举办的网络空间国际法青年学术沙龙活动,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后,讲座圆满结束。

尹苗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