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优秀毕业生党员|李雯晴:“沉下去”的理想主义者
发布者:宋芷薇  发布日期:2020-06-08 点击次数:977



人物名片:

李雯晴,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本科生。

2019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第十八届学生会办公室副部长。

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校外实习,曾在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实习,于浙江大学报学生记者团开展实践、于浙江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法律援助活动,并赴四川昭觉、浙江义乌、浙江温州等地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所在团队获浙江大学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曾获评浙江大学校级“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党员称号。

2019年,参加浙江省选调生考试,最终被录取为义乌市委组织部选调生。


大学期间,我经历了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活动,其中有两件事对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是赴义乌进行“新丝路,新思路”社会调研,了解“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对义乌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这次经历给了我重新认识义乌的视角,认识到家乡市政府对丝路新区相应规划做出的努力,也促使我有了回家乡建设的初步职业规划。

第二是赴四川凉山的一次社会实践,给我带来震撼与重构。在昭觉县,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中国大地角落的真实面貌,基础薄弱但仍在努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当地政府、驻扎当地甘愿奉献的热血青年,都令我感动。这次经历又一次激发了我投身基层建设的想法。此外,结伴而行的带队学姐的支教经历给了我很多感触,之后我聆听了她的每一场选调生分享会,对选调生这个职业又多了一些真实的了解。


职业规划经验分享

有时候外界的声音确实会对我们职业的选择产生干扰,建议还是要多角度思考,也就是在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尽可能多去咨询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前辈和父母,多听听他们的观点。这不是说我们就要丧失自己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而是不同观点会促使我们全面地思考问题。很感激这一过程中帮助支持我的每一位,使我在与那些考入公务员的学长学姐、工作已久的前辈交流中,对于选调生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希望把我的个人职业规划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对和我之前那样不确定未来做什么的同学能够有所启发。

两段律所实习经历:低成本的试错机会

做选择,一般来说把所有不可能的选项排除后,最后剩下的那个就是你心底的答案。之前先后在家乡和杭州的两段律所实习经历,让我发现其工作节奏与内容并不适合我。在与前辈的交谈中被点醒律师职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或许相较于该行业的竞争力,我所拥有的优势并不能在该职业中很好地发挥出来。当然,成为选调生也意味着必然要接受它的磨练。没有一份工作的本质不是辛苦的,看每个人更能接受哪种苦、还能够在苦中求乐而已。我个人认为,选定一个可以接受的相对困难模式之后,坚持做下去就好了,可能这次选择就是帮助我们这辈子做好这一件事。

因此,大学期间,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去尝试实习。如果发现确实不适合某个职业,可以及时重新进行职业规划,这远比之后工作不如意而跳槽的成本要小。律所实习可以说是更加坚定了我的最初考公务员的想法。

选调与出国选择之心路历程:认清自身核心需求

一直以来,我的职业首选都是公务员。大三时有了出国深造提升自己的想法,去年年底收到伦敦大学等英国五所学校的offer

后来真正静下心来思考分析,我发现自己的学术追求欲望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强烈,而且出国深造能够给我带来的附加值也并非我未来求职的核心需求。相反,另一种东西正在心底千千万万遍呼唤我,不妨跳出框架接触到更多面的东西来自我实现价值。去年接触到选调生这个名词,前辈们的经验分享给我带来不少启发,而且选调生的两年基层培养模式很吸引我。因此今年一月份,综合衡量后我在两者之间选择了选调生,并认为这是最适合我的选择。其实在认清自己的核心价值需求后,任何选择都是相通的,都可以帮助我们践行自己的箴言。

基层治理的制度自信:愿不负选择

公务员队伍向来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个人的综合素质极为重视。在当前公务员队伍逐渐饱和状态下,体制内真正需要的是能做实事的人。选调生的特殊培养模式决定了它适合真正想做事的人:省委组织部统一安排“两年基层锻炼”,一般安排在报考单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挂职锻炼,这也是目前进入选调生队伍的必经之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描绘中国的基层社会,提出基层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根基,是最具有生命力和执行力的。中国基层治理的制度自信,在这次疫情中便可见一斑。这次疫情爆发,浙江政府展现出高度前瞻性和勇立潮头的积极性,公职人员放弃假期,从疫情爆发开始就持续加班保证社会秩序正常运行。中国基层的反应速度和自治水平,辅之以情服人的灵活治理方式,能够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和病毒作斗争,在最贴近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馈赠人民。因此,希望疫情后的中国公共管理越来越好,也期待自己能够借助这个平台稳扎稳打做实事,不负最初的选择。


选调生备考经验分享

关于备考经验分享,我从选岗、笔试和面试三方面进行介绍。

  1. 选岗

选岗要考虑的两个问题是报考单位地点和报考岗位。

首先是如何选择报考单位地点。就我个人而言,从小生长在以国际贸易为主业的城市,我对于家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十分期待着加入她的建设队伍。其次,考虑到个人性格、职业规划和生活需求,离家近是我首要考虑的因素。综合多方面因素,我当时下定决定要考回义乌。

其次是报考岗位的选择。仔细看公告,会发现同一专业有多种岗位可以报考。作为法学生,公告中列出可供报考的有法检单位之类的专业对口岗位,也有各地市级政府的综合部门,该如何选择?都说人的自我认知是不断变化的,但还是要尽早对自己有一个方向性的认知,看自己更适合去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还是技术性的工作。如果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特别深的执念、很想继续在专业领域有所作为的,建议选择明显对口的单位报考。就我个人而言,我对于自己的专业并没有特别深的执念,更倾向于综合事务的处理,对于未来发展有其他规划,所以选择报考相对综合性的义乌市委组织部。要接受其日常工作与专业关联度不大这一现实情况,但同时其优点是不会局限于某一领域,工作可能更加丰富多样,接触到的事务也更有挑战性,考验我们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

  1. 笔试

选调生选拔与国考省考无异,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按照1:31:5进面试。

笔试方面,和普通公务员考试内容一样,今年浙江选调生考的是《综合能力测试》,即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加申论,因此按照机构教材和课程准备即可。行测部分建议学习前先做一两套五年前的真题卷摸底自测,再根据自己的薄弱项做分册练习,后期可以在粉笔app上进行定期模考自测;申论部分推荐利用粉笔机构徐梦圆老师的视频进行学习。近年来浙江省选调省考试的行测部分偏爱考查数量关系,而我恰好在这块比较薄弱,根据自身经验,我建议数学不好的同学有策略性地做题,所谓策略性就是确保会做的拿满分(例如资料分析),其他部分完成后再回过头来做数量关系题。申论部分建议大家尽可能把字写好,不要求达到书法级别,但求工整端正;多运用平时积累的时事热点素材,有技巧地将它融入到文章所要论证的观点中去。

  1. 面试

面试方面,建议平时和小伙伴多加练习。与笔试部分申论相通的一点是要积累充分的时事热点素材,在此推荐学习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公众号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着手准备:观点方面,多学习公众号优秀文章的观点表达,久之形成自己的分析表达能力;素材方面,从国家治理的各个维度去准备不同社会热点素材,尤其应当关注一段时间内最新党政精神。

在考场上,主要展现我们的精神气。记住,着装大方得体,大胆,微笑,声音洪亮,不露怯!精神面貌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面试结果,做到这几点,基本就成功了。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尽可能不把面试当成一场考试,而是将它当作我们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与前辈的一次交流,自信地表达出我们对事物认知的观点。另外,建议在答题时多提及关于自己报考单位所在地的时政理解,例如我在回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理解时提到了我对义乌鸡毛换糖商业文化和e-WTP战略合作协议等看法,通过地方实践情况对我们的理论表述进行补充与升华。


努力让自己“沉下去”

建议大家在选择走选调之路前尽可能多了解选调生的日常工作,真正明确自己的性格及对未来的规划是否与这条路相契合,是否真正能够经受基层的锻炼、能够在基层施展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永远不要趋之若鹜。做选择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是否真正热爱它,是否愿意将它作为一份终身的事业。踏踏实实地做事,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或许可以助我们走得更稳、更远。

现代社会政府应当追求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疫情期间我看到工作人员纷纷下沉到一线的辛勤抗疫工作,看到义乌市政府推动复工复产的务实政策,看到疫情后期政府为了恢复经济和人民正常生活所作出的一切努力。虽然这些只是一个个很小的接触面,但这是政府对自身正确定位的积极表态。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广阔平台,我期待未来有更多服务群众、反哺社会的机会,在公务员队伍中尽自己的一份力让社会各界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

习总书记曾说过,让青春在基层绽放绚丽之花。我也一直在思考怎样让生命有意义。特别是这次疫情让我看到了中国广袤大地上各基层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深感作为一名党员,始终牢记的应是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人民群众才是一切活力焕发的根基。于我个人而言,希望沉到底,方能看见市井百态;触到边,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不可否认,我有我的理想主义,但是也力求让自己“沉下去”,做一个身处群众中的“小人物”。在基层会有很多机会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让我的情感更加立体和丰富。最终选择走上哪条路或许并不重要,于我而言,能够在基层广袤的土地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结出那朵相通的梦想之花,看到隔岸远处有灯火,便是幸福。

最后,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成为什么样的人,归根结底都是每个人对自己的标准与要求,这才是“你成为你的原因”。要永远怀揣希望,相信我们所选择的,便是当下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