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法理沙龙第59-61期报告
发布者:曹燕飞  发布日期:2020-11-02 点击次数:458

20201026日至28日,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梁治平先生在图书馆五号楼206会议室为同学们连续带来了三场学术讲座,分别题为《立法、监管与国家治理——基于制度个案的观察与思考》《人权与“动物权”之辨——对一种法治意识形态的反思》《我与你:一种法哲学视野中的人地关系》。三场讲座分别由夏立安老师、石毕凡老师和王凌皞老师主持。参加讲座的还有金敏老师等,以及众多硕士和博士同学。

在第59期沙龙中,梁老师从今年年初有关野生动物的“禁食令”开始,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三日危机”,并以此机构作为引子来阐述其作为一个公益社团组织,与政府、野生动物经营行业存在紧密的关系,由此引入了“监管俘获”这一概念。梁老师认为发展野生动物产业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在疫情期间,动物保护甚至对公共卫生也有重要价值。生态、伦理、生物、公共卫生等价值都体现在野生动物问题上,在此情况下经济价值反而是最可被替代的一种价值,这种价值存续的正当性必须以不损害其他价值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在第60期沙龙中,梁老师从 “深圳鹦鹉案”作为切入口,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动物保护市场观和产权意识展开阐述,并强调产权的完善可以促进野生动物的保护。他认为,作为一套“价值组合”的法治,对动物的保护不能妨碍市场的运行和私有产权的行使,更不能导致个人自由的减损。随后,老师从法治意识形态角度展开人权和动物权的分析讨论,内容丰富多彩。梁老师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动物保护相关的做法,如推行“时禁”等,同时也列举了其他各国不同时期有关动物保护的发展进程,并以此提炼可供借鉴的经验。随后,回到当代中国的问题,梁老师着重介绍了近年来重大的人与动物关系问题,同时表示动物保护的立法也正在逐步推进。结尾处,老师结合主题讨论了法治意识形态的双重性格并希求从中获得解放。

在第61期沙龙中,梁老师首先同大家分享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以极富感染力的歌词引发人类对自然朴素情感的追问。梁老师提出文明史“我他”支配的历史中,实现从“我他”关系到“我你”关系的最大壁垒在于,“我”对自然万物的利用的习惯性观念。接着为大家引入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思潮在法学领域的前沿思考,详细阐述了视野广大、理论宏大并突破“我他”关系的传统法理学的大地法理学,将地球所有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以“权利”的方式予以考虑。他认为在人的双重性、主客体二分的灾难性后果、分离于自然的“我“的虚妄性等等方面,法律学者对法理学的反思和百年前的哲学家对“我他”世界的认识上,具有有高度一致性。

一方面梁老师认为大地法理学具有理论和实践重要性,兼具坚实的社会学基础;另一方面指出创造新概念描述地球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困难的。同时向大家介绍了外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本中对非人类物种的进步规定。梁老师认为动物、自然环境等不仅为人类提供资源,而且能够帮助人类超越经验的“我”实现其完整性,并防止其物理消灭。

报告结束后,参加沙龙的老师同学与梁治平老师进行热烈探讨。梁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生命对财产权客体的挑战”、“大地法理学框架对动物的差别安排”和“法哲学和伦理学的人地关系的差异”等问题逐一做了回应与解答。金敏老师描绘了艾略特的诗歌,提出初民社会的启示和现代人类社会联系的思考;季涛老师从宗教神学角度对人与自然关系做了阐释。王凌皞老师讨论了大地法理学对植物、非生物等的权利刻画将面临的困难。

在这三场沙龙中,梁老师旁征博引了大量材料,并通过对人与自然的讨论将其串联起来,其独特的切入点引发在座师生的讨论和思考。梁老师将其深刻的思维结晶以一种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在座师生,值得敬佩。同学们的积极提问也获得了梁老师的好评,老师独特视角、富有逻辑的回答令师生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