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6日上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教授应邀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之江校区小礼堂,为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谱系与时代价值”的学术讲座。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朱新力,副处长经千周,光华法学党委书记张永华,党委副书记吴卫华,副院长赵骏,副院长郑春燕,院长助理郑磊,以及石毕凡、钱旭、雷彤老师等180多位师生现场参加了讲座。本次讲座由光华法学院常务副院长胡铭主持。


江必新教授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宏大的母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初级阶段首先要关注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他从十个关键词进行阐释:
第一,目标指向。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概念与主题。江必新教授指出目前学界有不同角度的解读,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就是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建成法治中国的目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第二,背景理据。江必新教授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目标逻辑等四个角度展开,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性、必要性、充分性的论述。
第三,战略定位。以前关于法治总是将其作为政治建设的组成部分进行讨论,但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法治建设的地位明显提升。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法治的战略定位,江必新教授总结了四个方面,一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依托/基本方略;二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三是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四是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
第四,政治方向。江必新教授认为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服务党和国家的大局。
第五,价值取向。他认为,价值取向,既不可或缺,也不能边缘化。江必新教授总结为四个关键词:公平正义、权力监督、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六,工作布局。江必新教授概括为首先是总抓手,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其次是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第三是条线治理、区域治理、基层治理统筹安排;最后是统筹域内法治与域外法治。
第七,主要任务。建设法治中国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宪法的完善与实施;而重点任务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核心任务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八,推进动力。江必新教授指出,我国不同于自下而上的推进法治类型的美英等国,也不同于通过议会的革新、自上而下推进的日本、韩国等,我国坚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同时深化改革,依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治队伍并抓住关键少数。
第九,科学依据。江必新教授主要从党政共抓、政社协力、守正创新、实践检验、内生科学性等方式论证中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确定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指导思想的科学依据。
第十,时代价值。江必新教授表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将推进中国法治理论新发展,开创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增强法治国家建设新动能,提升中国国际法治的话语权。

最后,胡铭常务副院长总结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是重要的政治导向,更拥有充分的学理支撑和实践根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而江必新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理论严谨,让我们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谱系与时代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本次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讲解与指引,使在座师生受益匪浅,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