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改革高端论坛(2021)平行论坛二“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学学科建设”主题发言
发布者:宋蕊  发布日期:2021-12-30 点击次数:143

20211211日,法治与改革高端论坛(2021在杭州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法学会指导,浙江大学主办,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本次论坛主题为“共同富裕与法治建设”。平行论坛二“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学学科建设”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霍海红主持

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叶金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梁迎修,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桑本谦,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韩轶,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周洪波,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俞亮,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陈永强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叶金强

叶金强在公私法融合的背景下促进学科交叉

发言要点:

现在法律分类以公私法为主,在公私法融合的背景下需要促进学科交叉以适应社会现状变化。现有很多新领域如数字法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崛起,我们应当投入更多的力量关注新型的社会关系。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要注重师资法域的均衡。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者背景不均衡,留德留日的较多,英美较少,影响学科生态,研究者在各个法系都应该有一定均衡的比例。最后,要强化学术研究分工意识、本土意识。在学术研究方面,应该强调学术批评,这有利于学科发展,形成良好的分工,避免重复研究。强化法学研究的本土意识,比较法过去可以推动法学发展,但由于中国的法律问题存在中国特色,所以未来的重点应该是发现、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国的法治文明作出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梁迎修

梁迎修:在法学学科建设当中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发言要点:

在法学学科建设当中如何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需要关注两个问题:

第一是积极推动中国法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完善。传统的法律学科划分现已无法完全涵盖出现的新情况,所以应该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作出调整。对此,我们可以从设置新的二级学科,以及加强法学与其他学科交叉两个方面着手。

第二是强调本土意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我国的法制现代化从模式上来讲属于后发型的法制现代化,我们通过学习西方进行大规模法律移植实现了快速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深入,发现有很多中国特色的法治实践无法适应西方法治理论框架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积极寻求突破,从模仿追赶逐步走向自主和创新。既要关注中国本土法治实践,注重法律人才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全球法治领域动向,加强交流。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桑本谦

桑本谦:当前法学学科建设问题

发言要点:

法学教育的学科建设大多以二级学科为单元建设法学院,但法学院未必需要那么大规模。现在学科交叉是常态,研究肯定要突破,我们不可能圈定在某个学科里面。而我国一直以二级学科为学科建设单元,这种学科建设反而是一种壁垒,学科划分其实不利于学习和研究。

因此,我们当前的学科建设方向存在问题。我们一直在做学科评估,这必定会大量占用学院人力资源,尤其是最精锐的人力资源。因此针对学科评估,应该延长评估时间,减少频次,让教师有更长时间休养生息才会更加合理。学科评估需要指标,有指标就有捷径,学科建设会变成指标建设,自然就会内卷。为了指标,有资历的教授就必须发论文,无形中占用了年轻讲师、博士的资源,使得他们的发展更加困难。同时法学发论文的难度非常高,而我们对所有学科都采用统一标准,于是就形成了“卷”的结构。只要有指标、评估,就没法突破,除非根本上突破指标评价。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韩轶

韩轶:法学学科发展的机遇

发言要点:

加快发展法学学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学科体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党建、思政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建设三全育人的机制,强化党组织的功能。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开办学习论坛,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是贯通学科体系、强化实践教育。强化政治安全,落实意识形态的责任制教育培养。突出学科特色,全面激发民族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动力,提升二级学科的影响力和全面发展能力。回应时代需求,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积极推进学院内部学科交叉,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完善学科建设评价体系,完善培养思路体系,培养民族法治人才。调动师生课堂互动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健全完善实习机制,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提升研究生质量,改进硕士生的管理机制,完善博士生申请考核机制。拓展社会服务领域,鼓励教师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优化学术环境,促进国内国际的合作交流。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周洪波

周洪波法学教育可能面临的与时俱进的大转型

发言要点:

各学院在学科建设上要因地制宜,培养法治人才应体现各个平台的特色。而不同平台在学科建设的共性上面临着三个转型:第一,从立法法学到司法法学的转型,强调实践的意义,通过对现实中法律实务的举例,解决立法型研究难以对接司法当中的法律应用问题,研究应更“接地气”。第二是提升法学专业的技术水平和法学教育水平,法学专业毕业生工作以后也应继续学习。第三是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具体的专业理论相结合,不要把纲领性的指导停留在口号上,要和专业的法律技术衔接起来,把政治话语和实务结合起来。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  俞亮

俞亮法学发展如何找准科学的发展路径和方向

发言要点:

学科发展首先是学科结构,传统法学学科以一级、二级学科为框架,但现在发展领域更新,需要紧扣社会发展需求、中央调整方式和科技前沿进行调整。当前新文科强调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要运用 “法律+”的新概念,改善法学学科结构。目前法学专业学者本身大多学科背景单一,使得对其他学科以及新领域的话语对接存在困难。第二是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近年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大大提升,但是教师缺乏实践,知识素养和结构不全,教师队伍在科研合作方面单一,国外合作联系很弱,组建科研团队面临很大问题。三是学科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培养出德法兼修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在涉外法学领域兼顾中国学生和留学生重点培养,最后还要让法学人才培养更符合实践追求,重视法律硕士的发展。第四是关注学科发展不同发展方向,坚持学校自己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围绕当地政策和发展,确定自己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


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陈永强

陈永强:法学学科建设如何回应时代诉求

发言要点:

中国计量大学即将迎来建校20周年。中国计量大学法学专业主要有发扬计量标准和市场监管的特色。新时代对法学学科建设有了新的要求,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回应时代诉求。在学科特色和交叉学科建设方面,应着重落实到更高层次的人才如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对于本科生来说,法律技术的学习是更加重要的,要把法律作为技术性研究来讨论,注重法的技术、逻辑、适用。在教师团队方面,要着重提升教师水平,在教学方法形成统一性的共识,每个学科都应当有统一性的学科方法。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当减少课程量,注重学习,加强老师的课外指导,发扬老师的奉献精神。

图片:高兴就好

文字审核:王凌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