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普芬道夫《自然法与国际法》(八卷本)翻译与研究”开题论证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王若竞  发布日期:2023-06-11 点击次数:28


202366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普芬道夫《自然法与国际法》(八卷本)翻译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主楼308会议室举行。

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赵骏教授主持,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周江洪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胡铭教授出席并致辞,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长黄骏列席。

赵骏教授对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和同学们前来参会表示热烈欢迎。

周江洪教授在致辞中诚挚祝贺罗国强教授团队获批本项目,指出每个国家现代化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每个大国崛起都有相应的国际法理论,肯定翻译与研究普芬道夫经典论著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意义,同时代表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表示将为本项目研究提供充分支持与必要保障。

胡铭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项目正当其时,彰显了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在涉外法治领域、国际法领域的担当,恳请与会专家学者继续关心和支持光华法学院发展,也希望光华法学院为中国法治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开题论证环节由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张乃根主持。

首席专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罗国强从项目研究现状与价值、研究框架与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思路四方面进行汇报。他指出,本课题主旨与核心问题是“信、达、雅”地高质量翻译普芬道夫《自然法与国际法》(八卷本),批判性继承与借鉴并形成新时代自然法与国际法理论,推动中国法哲学发展与国际法基本理论创新;项目总体创新思路是“以译带研、以学促新”,采用中华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相结合的视角,跨学科多维度研究路径开展翻译与研究。

子课题负责人代表、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晨虹对子课题的研究难度、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重点研究内容等进行汇报,并分享了翻译和研究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与心得体会。

项目组汇报完毕后,与会专家们发表评议意见,一致认为本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98年设立以来第一次关于法学经典名著的立项,意义重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黄进充分肯定本项目的研究意义与价值,认为本项目既是翻译,又是以译促研,是一项涉及自然法、法哲学、民法等的跨学科、基础性研究。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副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泽伟高度赞赏首席专家罗国强教授长期深耕基础理论、已翻译出版第一、二卷的研究基础和理论意义,认为本项目体现对基础性著作的重视,是人文社科研究的引领和示范,倡导加强国际法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国际法体系的创新。

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特聘教授古祖雪表示,本课题是一项重要基础性研究,也是国际法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翻译是手段,研究是目的;希望中国国际法学人以本课题为契机关注国际法学思想史。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何志鹏教授强调,项目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国际法实践与国际法理念相结合,主张历史照进现实,注重普芬道夫的历史背景、学术背景,并与其他学者比较,期待项目团队的研究促进中国与国际法的发展互相助推。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葛洪义认为,本项目研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普芬道夫谈的更多的是制度,制度是国际斗争的武器。中国的自然观、天下观,意味着法律学者不仅是胸怀国家,还应当胸怀天下。

张乃根教授总结专家评议并进一步指出,本项目是了解原来的国际法,在此基础上创新、创造中国自主体系国际法,但存在翻译困难大、统校工作耗时长和翻译版本的确定问题;要搞清思想流变,结合德国浓厚的哲学背景,将普芬道夫放在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一个阶段来研究。

接下来的交流讨论环节由黄进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赵骏教授、马光副教授、钱旭研究员、毕莹副教授、邱文弦副教授以及罗国强教授研究团队部分成员(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王森博士后,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于敏娜讲师,浙江万里学院余海鸥讲师,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生熊昂、魏寒冰、池芷欣)分享了自己的对于本项目翻译与研究的观点、经验、感悟和建议

黄进教授总结与会专家的交流讨论,认为达成了四项共识:第一,加强国际法基础理论研究;第二,坚持守正创新;第三,坚持问题导向,跨学科研究;第四,坚持融合发展。最后,黄进教授对本项目翻译与研究的顺利开展表达了诚挚祝愿,并提出“六大坚持”的殷切期盼。

至此,本次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协办、罗国强教授研究团队承办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普芬道夫《自然法与国际法》(八卷本)翻译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