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你听说学院今年暑期新开拓组织了一个牛津大学萨默维尔项目吗?
A:听说啦!看牛津暑校新闻稿感觉这项目还不错,好后悔没有报名啊!!
小编:别后悔呀,可以坐等下一期项目呢。
A:不知道同学们对项目具体评价咋样。
小编:参加这个项目的不少同学都分享了见闻心得,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他们丰富的两周研学生活吧!
敖璐:我最想分享的是我在两门专业课程中的学习体验。商法课程由牛津大学林肯学院资深教授斯特凡·恩切尔迈尔(Stefan Enchelmaier)先生讲授,第一堂课上,教授探讨了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在私法领域的法律文化差异的起源,以及法律本质的融合与交汇之处。主要课程内容围绕合同的成立展开,包括违约,以及英国法与德国法、法国法的比较。教授深入阐述了英美合同法中consideration——对价原则,众多典型扎实的案例将这一理论诠释得直观且深刻,我感到收益良多。斯特凡教授的严谨、真诚、礼貌和友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国际公法课程由鲁迪娜·贾西尼(Rudina Jasini)女士讲授。她在牛津大学教授国际公法教程,是一名律师及研究员,专门研究国际刑法和人权法。通过经典案例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国际公法中普遍管辖权的理论根基、历史起源及实践运用,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张嘉栩 :此次访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培育。通过深入学习合同法和国际贸易法,我们深刻认识到掌握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全球公平正义和贸易稳定,也是我们未来实践应用、为构建更美好国际社会贡献力量的基石。参加这个项目,让我有幸走近世界顶尖大学,体验新的文化、环境和思考方式,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这些经历是金钱无法衡量的财富,让我领略到其他文明的至美,体会到世界文明的包容与融合。在这两周的牛津大学访学中,我有幸与教授们面对面交流,认识到不同法律知识之间的差异,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发现了走向更大世界的可能性。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视野,也激发了我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任卓涵:在牛津暑校项目的半个月里,我经历了一段充实且启发性的学术之旅。通过Stefan Enchelmaier教授的商法课程,我深入学习了英国合同法的核心内容,包括合同的形成、履行和违约问题,以及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主要区别——对价概念。随着课程的深入,一个个经典案例如珍珠般串联起合同法体系的项链,在理论和实践的交融中,让我们对合同法有了更加立体的理解。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如Eastwood v. Kenyon,让我对合同法有了更立体的理解。合同法作为社会规范的一部分,不仅反映了英国社会的价值观,也促进了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次牛津之行不仅让我对英国法律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文化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段经历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继续探索法律的奥秘和文化的丰富内涵。
孙逸涵:牛津的教学模式与国内大相径庭,课堂分为大课和个性化的辅导课程,学院老师根据学生情况提供定制化培养。授课教师Stefan是Lincoln学院的顶级法学专家,具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深厚知识。他在讲授英国合同法时,结合历史背景,帮助我们理解普通法和衡平法的自然发展,激发了我们对英国法律的兴趣。除了课堂学习,我们还参观了Christ Church学院,这里是《哈利·波特》的取景地,典雅的哥特式建筑和管风琴演奏让人仿佛回到中世纪。这半个月的牛津生活如梦似幻,学习与阅读的时光在Radcliff Camera和Old Bodleian中显得格外珍贵。我期待未来有机会再次回到这里,或在此度过更长的时光。
黄智锦:本次牛津暑校项目的核心在于商法课程的学习,由牛津大学林肯学院的Stefan Enchelmaier教授亲自授课,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国际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从第一天踏入课堂开始,我就被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在牛津小城的游览中,我参观了伯德利图书馆、韦斯顿图书馆等历史悠久的学术机构,感受到了牛津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同时,我游览了牛津的历史街区,欣赏了城市的名胜古迹和著名建筑,领略了其独特的城市风貌。而在伦敦,我被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与魅力深深震撼,从圣詹姆斯公园的宁静与美丽,到大本钟、议会大厦、白金汉宫的宏伟与庄严,再到英国皇家法院的庄严与神圣,每一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经历不仅让我对英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未来的国际交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陈晓琦:今年暑假,在牛津的十四天,既是一场学术的宴会,也是一场文化的宴会。在牛津圣玛丽教堂登塔,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斯浴场的参观中,英伦文化的古典与现代交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体验与我们在学术上的探索相辅相成。我们不仅领略到顶尖学者的风采,初探国际争端与商法的门径,并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中思考法律的走向;也在皇家法院的庄严肃静中感受英国法律的实践和环境,“正义不是秘密,正义必须对公众开放。”导览员在法庭门外说的这句话始终萦绕在我心头。
时艺瑄:在牛津的第一周,我沉浸在英国的自然美景和丰富的人文风光中。我与国际友人深入交流,体验了当地的文化和风俗。牛津的蓝天、哥特式建筑和多元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住在历史悠久的萨默维尔学院,我了解到它在女性教育和平等权利运动中的重要作用,这让我对女性平权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法律确定性在商业交易中的重要性、‘邮寄原则’这一原则在现代法律中影响深远、合同的成立与义务的产生、英国法与德国法和法国法的比较等内容,虽然是一些基本的概念,但教授讲解的很深入,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思考。我参观了圣玛丽大教堂、科学史博物馆、基督堂学院和英国皇家法院,每一处都让我体验到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在圣玛丽大教堂顶楼俯瞰牛津,科学史博物馆中爱因斯坦的遗物,基督堂学院的神圣氛围,以及英国皇家法院的司法公开,都让我对英国的法律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周末,我与同学们前往布莱顿小镇和白崖,体验了与牛津截然不同的海边风光和田园景色,享受了海鲜大餐,尽管路途遥远,但这次旅行非常值得。
钭兰朵:在本次的牛津暑期课堂学习中,我们聚焦于合同法与国际争端解决的主题展开学习。这段经历如同一场思维的风暴,让我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法律条文背后的逻辑之美与力量之源。我们不仅深入对比分析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的精妙区别,了解如何以理性和智慧去解读复杂的国际局势,如何在利益与正义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英国之旅也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从牛津的学术殿堂到伦敦的繁华街道,再到白崖的自然美景,每一步都是人文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站在牛津圣玛丽大教堂之巅,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智慧与启迪。而在大英博物馆,面对跨越千年的文物,我体验到了美的震撼和历史的沉痛,反思了文物流失的悲剧。这些经历让我思考如何在未来保护文化和实现梦想,激励我以开放的心态和坚定的步伐前进。牛津之夏,如梦轻逝,其影虽渺,然其韵悠长,留于心间,化作无垠思绪与深邃启迪。在此,我得以拥揽广袤天地于胸怀,以豁达之眼观世界万象,以深邃之心悟人生百态。熠熠生辉,照亮前程。
杨云皓:在牛津大学的暑期访学项目中,我度过了两周充实而启发的时光。我深入了解了英国的文化和学术传统,从牛津的学院到自然风光,每一处都让我着迷。萨默维尔和奥利尔学院的学术氛围和包容性让我印象深刻。伯德利图书馆的庄重和丰富藏书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伦敦的繁华与历史遗迹,巴斯的罗马浴场和乔治亚建筑,都让我大开眼界。白崖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站在悬崖之巅,面对大海,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学习,激励我在未来不断探索和挑战自我。
杨诗佳:在牛津暑校项目的第一周,我不仅深入了解了英国合同法等重要法律知识,还体验了牛津及其周边丰富的历史和文化。Stefan Enchelmaier教授的商法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实际应用和不同法系的对比。我们探讨了合同法中的“对价”、“违约”以及合同条款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了理解。此外,我还参与了文化活动,如参加欢迎酒会、参观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城市导览,这些活动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牛津的文化和历史。这一周的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提高了我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成知航: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学院的牛津Somerville夏令营,这次游学交流项目是一次独特而珍贵的体验。在国际商法和国际争端课程中,我深入理解了全球化对法律的影响、国际商事活动的复杂性,以及解决跨境纠纷的实务技能,促进了对国际合作的认识。参访伦敦和剑桥大学让我体验了英国的文化和学术氛围,游览了伦敦的标志性景点,并与剑桥学生深入交流了法律教育,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和学术资源。
侯晓玉:在牛津暑校Somerville项目的首周,我们通过Stefan Enchelmaier教授的商法课程深入学习了英美合同法,并通过案例分析、不同法系对比、邮政规则和对价概念的学习,以及违约的探讨,增强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此外,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欢迎酒会、图书馆参观、城市导览、圣玛利大教堂和科学史博物馆游览,让我们体验了牛津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这一周的经历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法律知识、文化理解、学术能力、英语交流能力,还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在多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长。
杜婉琦:非常幸运能和法学院的小伙伴们一起参加牛津交流项目,这段经历充满了惊喜和感动。在学习方面,牛津大学林肯学院的Stefan教授,一位德国学者,以真诚和幽默的方式为我们讲解了英国合同法的基础理论。他对比较商法有深入研究,在授课中注重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英国合同法,使我们能够清晰感受到英国合同法与传统大陆法系国家合同法在法律理念、原则、规则上的不同。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深入体验了牛津大学两周的生活,了解了牛津和剑桥著名的学院制,并对牛津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参观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大本钟等著名景点,感受了英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观察了英国人的生活状态。总而言之,此次行程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韩洋煜:如果说读书代表有字书,那么行万里路,读的则是无字书。最初,我很害怕用英语交流,害怕反复pardon,害怕发音不标准,害怕说错话,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人有时就需要这样逼自己一把。其实,学了那么多年英语,即便不敢说学有所成,至少也积累了不少,不至于只有半桶水在肚里晃荡。半个月过去了,我也开始逐渐适应这个环境。一点点走出舒适圈,有一种突破自我的成就感。日行两万步,从Oxford到Cambridge,从Somerville到Oriel,从牛津到伦敦,从Bath Spa到White Cliff,从教室到皇家法院,从Christ Church到British Museum,走过这些地方,我意识到世界之大,探索永无止境。虽然我的水平有限,不敢妄称硕果累累,但确实受益匪浅。时值七月,我愿称之为“小满”。因为小满即安,知足常乐。
池忆濛:本次夏令营活动在萨默维尔学院举办,该学院成立于1897年,是牛津大学最早成立的女子学院之一,在推动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夏令营的课课程包括合同法学和国际争端解决。在全英文的语境中,教授从比较法视角,讲解了英国法体系下合同对价、合同相对性、合同解除等主要制度。学业课程之余,学校还组织了各种活动,如牛津的传统划船活动、参观牛津图书馆和博物馆、体验牛津传统运动门球等。通过学习和活动,同学们感受牛津的历史与文化,欣赏自然景观与异国风情,收获颇丰。
周星宇:在牛津大学为期两周的游学经历极为充实。我深入了解牛津的悠久历史,感受学术氛围,参观了博德利图书馆和基督教堂等著名景点。课程方面,商法和国际争端解决的学习让我对国际问题的解决方式以及英美法系的商法框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课堂讨论充满活力,教授们的见解开阔了我的思维。此次游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提升了我的国际视野,为我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再见始终是最难的部分,同学们对这次暑校项目的依依不舍之情难以言表。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探索的夏天,同学们共同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学术与文化之旅。同学们共同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学术与文化之旅。同学们用自己内在的强大驱动力克服了语言障碍、适应了新的环境,感受到了不同学校的课堂模式和文化氛围,锻炼了自己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为未来的求学、求职和人际交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还丰富了自己的背景,为无限可能的生活增添了一笔独特的体验。这也成为了此行最重要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