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浙江大学国际战略与法律研究院主办,浙江省法学会国际法学研究会协办的“发展权与国际法”专题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召开。
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王贵国教授提议,各位专家齐聚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之江校区,共同探讨“发展权与国际法”这一重大命题。
论坛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求是学院常务副院长、光华法学院副院长赵骏教授主持。赵骏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系愈加微妙复杂。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已成为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议题。最后,赵骏教授代表浙江大学向各位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期待与会者在此次盛会上集思广益,共同为国际法与发展权的理论创新贡献智慧与力量。
主旨发言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国际战略与法律研究院院长王贵国教授以“‘易自然’道国际法上的发展权”为题,指出发展权的演进与《易经》中“元亨利贞”的规律高度契合,“诚实信用”与“谦下包容”原则对落实发展权至关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赵建文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权的理论与实践”,系统论述了发展权五大特征,强调了“一带一路”发展权的实现需要依托国际新秩序与全球化的协同保障。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教授从“气候变化议题中的发展权”切入,深刻剖析了小岛国家气候赔偿诉求背后的政治动因,指出发展是解决气候问题的钥匙,唯有实现发展权,才能在气候变化的斗争与合作中占据主动。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徐泉教授以“国家经济主权视角下的发展权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为题,提出经济主权决定发展权的内涵,保障发展权的行使,并促进其实现。为实现发展权,需聚焦解决“如何发展”和“寻求如何发展”两个问题,积极融入全球化,共促全球平等发展。
复旦大学马忠法教授以“发展权语境下的国际技术转让法律问题”为题,强调技术及其转让是发展权实现的核心要素,建议重新审视“契约自由”原则,推动技术转让激励与规范措施立法,并在区域和双边层面率先推进技术转让模板制度。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常务副院长、光华法学院副院长赵骏教授聚焦“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互动中的发展权”,从历史、现实与发展的维度阐释了发展权的演变,深入探讨了通过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的良性互动实现发展权的具体路径。
与谈发言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副编审、编辑部副主任黄山杉在与谈发言环节,指出各位专家对于“发展权和国际法”主题的见解独到且深刻,为学报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启发。学报将积极收录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方法、新范式以及交叉学科领域的优秀文章,并将这些前沿的学术成果传播到国际社会,为推动全球学术交流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罗国强指出,本次会议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发展权理论的深化和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未来更多学术成果助力该领域的发展。
在会议研讨环节,浙江大学国际法博士生王雨昕、张倩,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孟令浩等青年学者踊跃向与谈专家请教。其中,王雨昕围绕“大国与小国的功能差异及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展开讨论;张倩聚焦“国际投资法领域中气候变化议题的共性与特性”提出见解;孟令浩则分析了“当前实现发展权所面临的三大矛盾与法治的调和功能”。与会专家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阐释,推动了与会学者对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思考。
总结致辞
在闭幕致辞中,王贵国教授对各位与会嘉宾的深度参与和积极贡献表示由衷感谢。他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的丰富成果,也表示发展权的研究仍在路上,如何将研讨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系统性的理论文章,如何形成具体而可行的行动框架,仍是摆在学术界面前的重要课题。他号召与会者以此为契机,继续探索和完善相关理论体系,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同时,王贵国教授表示未来将积极搭建更开放、更具包容性的交流平台,凝聚学术力量和实践智慧,共同为国家发展与全球治理提供政策建议。
“发展权与国际法”专题研讨会在各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圆满落幕。本次会议汇聚多方智慧,为发展权和国际法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方法。
(供稿人:胡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