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上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国际法与涉外法治沙龙暨法学前沿讲座2025年第10期——“Due diligence and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loring an ubiquitous concept”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5号楼206会议室顺利召开。
本次讲座邀请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James Harrison担任主讲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施余兵担任主持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毕莹、邱文弦,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教授吴蔚,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王森、段文担任与谈人。与此同时,来自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法和海洋法的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主持人施余兵教授对主讲人James Harrison教授做了介绍。James Harrison教授现任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在国际公法与公法领域拥有逾十五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他的研究涵盖国际与国内环境法、治理机制及争端解决,尤其专注于海洋环境的保护与保全问题。
在主题报告中,主讲人James Harrison教授围绕近年来在国际海洋法和环境法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勤勉义务(due diligence)这一概念展开了论述。

James Harrison教授指出,无论是在海洋法领域还是整个国际法领域,勤勉义务已成为近年来多项国际法院和法庭所做出的重要决定中的核心概念。本次报告旨在在法理层面思考我们对于勤勉义务这一概念的认识,并分将它运用于海洋环境保护议题中时存在的挑战。
Harrison教授先从“The Pulp Mills Case”切入,回顾了国际法院对勤勉义务这一历史悠久的英美法概念的现代化再造,并展示了该案后勤勉义务这一概念在国际法中的广泛使用。
然后,Harrison教授从程序层面和实质层面对勤勉义务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指出,勤勉义务一直以来被解释为采取一系列确定的程序性步骤,如环境影响评价、咨询、监测、信息交换等,但未能遵循程序性步骤并不必然导致违反实质性义务。程序性共识可促成实质性协议,但如果各方无法就什么是适当的保护水平达成协议,起源国则必须采取实质性措施,并承担其正当性的证明责任。
随后,Harrison教授展示了勤勉义务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条文中的具体体现,并结合BBNJ协定第34条第2款对勤勉义务所代表的程序性义务和实质性义务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Harrison教授指出,勤勉义务是一个非常多变的概念,与之相关的因素包括科学证据和风险预防、现存的国际规则标准、国家的科技能力等。
Harrison教授同时分析了勤勉义务与参考规则(rules of reference)的关系,并指出如今勤勉义务存在向严格的勤勉义务的转变,尤其是国际海洋法法庭(ITLOS)与国际法院(ICJ)的两份气候变化咨询意见一致认为,国家在这一问题上负有严格的勤勉义务。
最后,Harrison教授总结了勤勉义务这一概念的局限性,他指出,勤勉义务对国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并未提供明确的指导,勤勉义务作为一个法律概念也并不能取代各国通过协商制定具体行动标准这一必要的过程。
在随后的与谈环节中,来自各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在场学生纷纷对Harrison教授的报告提出了问题,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
施余兵教授先向Harrison教授表达了感谢,并对Harrison教授的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施余兵教授提及了due diligence这一概念近年来在国际法中存在被过度使用的现象,并对due diligence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内的区域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区域是否应当一致适用表示了质疑。随后,施余兵教授提到在自己参与过的谈判中,缔约方曾就due diligence和due regard这两个术语应当如何抉择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希望Harrison教授可以为在场的师生们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别。施教授还谈到了部分学者将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视为对世义务(obligation erga omnes)的观点,并表示保护国家管辖范围内区域海洋环境的义务能否被视为对世义务是有待商榷的,并请教了Harrison教授对此问题的看法。

毕莹副教授从讲座的标题切入,对Harrison教授为何选择用ubiquitous这一词来形容勤勉义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Ubiquitous 意为 “无所不在的”、“普遍存在的”,它形容的是某事物似乎在任何地方都能被找到或遇到,这个词通常被用于贬义语境中,描述的是一种令人厌烦、压抑或缺乏新意的普遍存在,常翻译为“无孔不入的”、“泛滥的”。毕莹副教授向Harrison教授请教他对勤勉义务这一概念遭到过度使用的看法,并指出学者们负有解释与廓清勤勉义务真正意涵的勤勉义务。

邱文弦副教授对Harrison教授精彩的报告表示了感谢,并就深海采矿与海洋环境的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邱文弦副教授指出,深海采矿会消耗大量的资本,并对海洋环境造成显著的影响,邱文弦副教授希望Harrison教授可以对深海采矿活动的风险与国家相应的勤勉义务的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勤勉义务从结果导向的义务转向行为导向的义务时,这种义务的实践价值到底在哪里进行分析。

吴蔚副教授先对浙大师生的欢迎表示了感谢,并认为Harrison教授在报告过程中提到的对勤勉义务的监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际法院和法庭的职能应理解为对各国决策的审慎核查,而非裁定各国必须采取何种行动来履行其勤勉义务,而随着海洋法中合规机制的日益完善,对勤勉义务的监管模式或将发生变革,未来会更侧重于如何优化要求各国履行的勤勉行为。

王森研究员先是对Harrison教授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并就勤勉义务与风险预防方法/原则(precautionary approach/principle)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何这一问题请教了Harrison教授的意见。

段文研究员感谢Harrison教授为师生们带来如此令人印象深刻和精彩的报告,并就不具法律拘束力的文件所规定的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规则和标准能否成为一般接受的国际规则和标准,从而作为判断国家是否尽到勤勉义务时应当考量的因素对Harrison教授进行了提问。

随后,来自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各位同学对Harrison教授也积极参与了讨论,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并向Harrison教授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Harrison教授对各位师生提出的评论和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


最后,参与互动并提问的同学们获得了由吴蔚副教授翻译的Harrison教授的专著《以法律拯救海洋——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律框架》,Harrison教授为同学们一一签名,并与师生进行了合影。


至此,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国际法与涉外法治沙龙暨法学前沿讲座2025年第10期圆满结束。
文/段文、崔家扬
图/崔家扬


